第九十五章 君不密則失臣。
關燈
小
中
大
子時,整座帝都陷入熟睡之中,連月色也黯淡幾分,唯獨刑部衙門依舊燈火通明,那些跺跺腳就能讓帝都震一震的高官貴胄,即使已經困倦難耐,還是各懷心思,強忍著疲憊留在此地。
刑部尚書從慕秋手裏接過口供。
他捧著口供,扭頭看向兵部尚書,請兵部尚書派人回趟兵部衙門,將虎賁軍的人事調動找出來。
刑部衙門與兵部衙門在同一條巷子,隔得並不遠,兵部尚書爽快答應下來,點了個腿腳快的下屬走一趟。
雖然隔了十年,但是兵部的檔案資料一直都保存得很妥當,兵部的官員按照時間尋找,很快找到了建元三十七年的資料,並將它帶了回來。
刑部尚書仔細讀完每份口供,再結合兵部帶來的資料,確定留下口供的七人都親歷過山海關大戰,而他們的口供不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。
不過刑部尚書在軍事上是個外行,要想增加口供的可信度,還是得讓內行人來幫忙看看。
衛如流的目光在人群中梭巡一圈,看向寧勇侯。
這位侯爺因戰功封侯,在容國公戰死後,寧勇侯是公認的大燕朝軍事素養最高的武將。
衛如流出聲請求道:“蕭侯爺,你是我朝赫赫有名的武將,可否麻煩你也來看看這些口供。”
突然被點名,寧勇侯楞了楞。
他清楚,衛如流請他看這些口供,是希望他為這些口供背書。
以他在軍中的威望,有了他的背書,這些口供的可信度當然就高了。
答應了衛如流的請求,很可能會得罪端王和江時,但想到那位曾經教導過自己用兵之道、與自己有師生情誼的容國公,寧勇侯還是點了點頭,應下了衛如流的請求。
容國公對大燕朝的貢獻,何止鎮守邊境四十餘年。
如今大燕朝最能征善戰的幾位武將,都曾經接受過容國公的教導,是他從軍營裏一手提拔上去的。
這份知遇之恩,寧勇侯一直銘記於心。
他從座位起身,大步走到刑部尚書面前。
刑部尚書對此求之不得,連忙把口供遞了過去。
寧勇侯接過,才往下讀了幾行,他的眉心便不自覺蹙起,又返回去從頭閱讀。
許久,寧勇侯將看完的口供遞回給刑部尚書。
他斟酌著說出結論:“依本侯拙見,這些口供沒什麽問題。”
“多謝蕭侯爺。”刑部尚書向寧勇侯道謝。
寧勇侯擺擺手,走回他的位置。
聽到兩人的對話,端王撥弄佛珠的速度越來越快,眉間的煩躁壓都壓不住。
端王終於忍不住,出聲反駁道:“若本王沒記錯的話,當年朝廷正是從幸存士兵口中,得知山海關大戰慘敗的責任在於容家人。現在這七份口供與當年士兵所說完全相反,難道如今這七份口供是真,當年士兵所說的就是假的了?”
“自然不是。”還沒回到自己位置的寧勇侯停下腳步,轉身看著端王,“王爺知道這七個士兵在口供裏說了什麽嗎?”
端王皺著眉頭,心裏陡然升起一股不詳的預感。
他猶豫道:“……口供裏說了什麽?”
寧勇侯道:“這七個士兵,當年都曾親口說容家人貪功冒進,導致軍隊進入了北涼的包圍圈,遭遇了北涼的埋伏,死傷慘重。但他們在這份口供裏,又悉數推翻了他們以前的說辭。”
端王:“……”
“這……”其他官員面面相覷。
“是啊,這是怎麽回事?”
有性子比較急的官員等不及了,連聲問道:“侯爺別賣關子了,你和我們說說,這些幸存士兵為何會推翻說辭?”
刑部尚書無奈拍了拍驚堂木,讓眾人安靜。
周遭重新靜謐,刑部尚書清了清嗓子,這才開口道:“由本官來說吧。”
“這七個幸存士兵中,三人為伍長,一人為什長,兩人為百夫長,還有一人為先鋒大將的親衛。”
在大燕軍隊裏,統領五個士兵為伍長,統領二十個士兵為什長,統領一百個士兵為百夫長,再加上一個先鋒大將的親衛,這七個人的官職雖說都不算高,但也不完全算是無名小卒。
“朝廷派人去調查山海關一戰慘敗的真相時,幸存士兵剛剛死裏逃生,正是驚猶未定之際。所有幸存士兵聚在一起聊天,其他戰友都覺得是因為容國公貪功冒進,才會導致虎賁軍中了敵人的計謀。受那些戰友的影響,七人也覺得錯在容國公。”
說著,刑部尚書忍不住嘆了口氣。
“但後來,這七人養好傷,再回想當時的戰爭,就察覺出了不對勁的地方。”
“他們覺得,與其說是容國公貪功冒進,才導致虎賁軍中了敵人的計謀,倒不如說,敵人好像知道虎賁軍的每一步行動,早就布好了陷阱,在那裏靜候虎賁軍跳進陷阱。”
“若不是敵人有心算無心,以虎賁軍的戰鬥力,就算是慘敗,也不可能只幸存下百餘人……”
隨著刑部尚書的話音漸漸低了下去,眾人的私語聲再次響起。
“容國公和容將軍父子被罵了這麽多年,難道他們……真的是被錯怪了?”
“其實我很多年前就想說,當時那種危急形勢,換其他任何人上,都不可能比容國公做得還要好。”
“誰說不是呢,但當時朝中局勢不穩,民間不滿的聲音越來越多,山海關一敗,六萬精銳幾無生還,朝廷需要有人擔責來平息百姓的憤怒……正好幸存士兵都說罪在容家……唉,這可真是……”
一眾官員議論紛紛,頗覺往事唏噓。
當年的這些事情,真不能說沒有疑點,但那時候事情一樁接著一樁來,內憂外患之下,誰顧得上去查什麽真相。
山海關戰敗,若罪不在容家,問題便在於有人將山海關的軍事布防出賣給北涼。
而且毫無疑問,這個人在大燕的地位不低。
不然,他沒有辦法接觸到這樣的機密。
許多官員的視線,有意無意間,都從端王和江時身上掃過。
大家都是千年的狐貍,事情到這一步,要說還看不出來裏面的貓膩,那是絕對不可能的。
不過……
僅憑現在這些,還沒辦法完全將端王和江時拍死吧?
於是這些原本匯聚在端王和江時身上的視線,又陸陸續續轉向了衛如流和慕秋。
衛如流沒有辜負大家的期待。
他開口,做了個合理的推測。
“在座諸位都是聰明人,應該看得出來,山海關大戰戰敗,很可能是有人將軍事布防出賣給了北涼!”
“再加上江安有把柄落在北涼手裏,我認為,這份軍事布防,很可能是江安轉交給北涼主將的。而且在大戰結束後,江安刻意制造了謠言,讓幸存士兵誤以為這一戰會敗,錯完全在容國公,汙蔑戰功赫赫、為國犧牲的老將軍!”
“對這個結論,諸位有異議嗎?”
郁墨積極附和:“沒有異議。”
簡言之連忙跟上:“當然沒有異議。”
其他官員沒有答話,但有不少人都默默點了頭,顯然是認可這番推論的。
“這樣的話,又有新的問題出現了。”
衛如流繼續往下推。
“十年前,江安才剛考中進士,以他的身份地位,絕對沒可能接觸到軍事布防這樣的機密。我更傾向於,是其他人通過某種途徑偷看到軍事布防,再命江安把軍事布防從京城送去前線。”
他的語速並不快,咬字清晰而有力,保證每個人都能聽清他說的話。
“諸位大人可以去查查十年前的戰報,就在山海關大戰爆發前夕,容國公曾命人八百裏加急,將一份戰報送到……”
很罕見地,衛如流說到這裏,竟是停頓了片刻。
其他人疑惑看向衛如流,不明白他為什麽會說著說著突然停下來。
只有慕秋,在第一時間猜到了衛如流的心理。
她很自然地往下說道:“戰報八百裏加急送到了太子衛煜手裏,這份戰報裏面,便提到了山海關的所有軍事布防。”
“君不密則失臣,我想……是有心懷不軌之人看到了這份戰報,才導致軍事布防的外洩。”
這一番話,算得上是對戾太子的批評。
不管怎麽說,軍事布防都是在戾太子手裏洩露出去的,他不夠謹慎,給了小人可趁之機。
衛如流身為人子,自然不太方便將這些話宣之於口。
“這份戰報一直被放在禦書房裏,能自由出入禦書房的人並不多。”
“但——”
“端王殿下,你身為太子的嫡親弟弟,太子懷疑誰都不會懷疑你,所以,當時你是完全可以自由出入禦書房的!”
話鋒一轉,慕秋將矛頭徹底對準了端王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刑部尚書從慕秋手裏接過口供。
他捧著口供,扭頭看向兵部尚書,請兵部尚書派人回趟兵部衙門,將虎賁軍的人事調動找出來。
刑部衙門與兵部衙門在同一條巷子,隔得並不遠,兵部尚書爽快答應下來,點了個腿腳快的下屬走一趟。
雖然隔了十年,但是兵部的檔案資料一直都保存得很妥當,兵部的官員按照時間尋找,很快找到了建元三十七年的資料,並將它帶了回來。
刑部尚書仔細讀完每份口供,再結合兵部帶來的資料,確定留下口供的七人都親歷過山海關大戰,而他們的口供不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。
不過刑部尚書在軍事上是個外行,要想增加口供的可信度,還是得讓內行人來幫忙看看。
衛如流的目光在人群中梭巡一圈,看向寧勇侯。
這位侯爺因戰功封侯,在容國公戰死後,寧勇侯是公認的大燕朝軍事素養最高的武將。
衛如流出聲請求道:“蕭侯爺,你是我朝赫赫有名的武將,可否麻煩你也來看看這些口供。”
突然被點名,寧勇侯楞了楞。
他清楚,衛如流請他看這些口供,是希望他為這些口供背書。
以他在軍中的威望,有了他的背書,這些口供的可信度當然就高了。
答應了衛如流的請求,很可能會得罪端王和江時,但想到那位曾經教導過自己用兵之道、與自己有師生情誼的容國公,寧勇侯還是點了點頭,應下了衛如流的請求。
容國公對大燕朝的貢獻,何止鎮守邊境四十餘年。
如今大燕朝最能征善戰的幾位武將,都曾經接受過容國公的教導,是他從軍營裏一手提拔上去的。
這份知遇之恩,寧勇侯一直銘記於心。
他從座位起身,大步走到刑部尚書面前。
刑部尚書對此求之不得,連忙把口供遞了過去。
寧勇侯接過,才往下讀了幾行,他的眉心便不自覺蹙起,又返回去從頭閱讀。
許久,寧勇侯將看完的口供遞回給刑部尚書。
他斟酌著說出結論:“依本侯拙見,這些口供沒什麽問題。”
“多謝蕭侯爺。”刑部尚書向寧勇侯道謝。
寧勇侯擺擺手,走回他的位置。
聽到兩人的對話,端王撥弄佛珠的速度越來越快,眉間的煩躁壓都壓不住。
端王終於忍不住,出聲反駁道:“若本王沒記錯的話,當年朝廷正是從幸存士兵口中,得知山海關大戰慘敗的責任在於容家人。現在這七份口供與當年士兵所說完全相反,難道如今這七份口供是真,當年士兵所說的就是假的了?”
“自然不是。”還沒回到自己位置的寧勇侯停下腳步,轉身看著端王,“王爺知道這七個士兵在口供裏說了什麽嗎?”
端王皺著眉頭,心裏陡然升起一股不詳的預感。
他猶豫道:“……口供裏說了什麽?”
寧勇侯道:“這七個士兵,當年都曾親口說容家人貪功冒進,導致軍隊進入了北涼的包圍圈,遭遇了北涼的埋伏,死傷慘重。但他們在這份口供裏,又悉數推翻了他們以前的說辭。”
端王:“……”
“這……”其他官員面面相覷。
“是啊,這是怎麽回事?”
有性子比較急的官員等不及了,連聲問道:“侯爺別賣關子了,你和我們說說,這些幸存士兵為何會推翻說辭?”
刑部尚書無奈拍了拍驚堂木,讓眾人安靜。
周遭重新靜謐,刑部尚書清了清嗓子,這才開口道:“由本官來說吧。”
“這七個幸存士兵中,三人為伍長,一人為什長,兩人為百夫長,還有一人為先鋒大將的親衛。”
在大燕軍隊裏,統領五個士兵為伍長,統領二十個士兵為什長,統領一百個士兵為百夫長,再加上一個先鋒大將的親衛,這七個人的官職雖說都不算高,但也不完全算是無名小卒。
“朝廷派人去調查山海關一戰慘敗的真相時,幸存士兵剛剛死裏逃生,正是驚猶未定之際。所有幸存士兵聚在一起聊天,其他戰友都覺得是因為容國公貪功冒進,才會導致虎賁軍中了敵人的計謀。受那些戰友的影響,七人也覺得錯在容國公。”
說著,刑部尚書忍不住嘆了口氣。
“但後來,這七人養好傷,再回想當時的戰爭,就察覺出了不對勁的地方。”
“他們覺得,與其說是容國公貪功冒進,才導致虎賁軍中了敵人的計謀,倒不如說,敵人好像知道虎賁軍的每一步行動,早就布好了陷阱,在那裏靜候虎賁軍跳進陷阱。”
“若不是敵人有心算無心,以虎賁軍的戰鬥力,就算是慘敗,也不可能只幸存下百餘人……”
隨著刑部尚書的話音漸漸低了下去,眾人的私語聲再次響起。
“容國公和容將軍父子被罵了這麽多年,難道他們……真的是被錯怪了?”
“其實我很多年前就想說,當時那種危急形勢,換其他任何人上,都不可能比容國公做得還要好。”
“誰說不是呢,但當時朝中局勢不穩,民間不滿的聲音越來越多,山海關一敗,六萬精銳幾無生還,朝廷需要有人擔責來平息百姓的憤怒……正好幸存士兵都說罪在容家……唉,這可真是……”
一眾官員議論紛紛,頗覺往事唏噓。
當年的這些事情,真不能說沒有疑點,但那時候事情一樁接著一樁來,內憂外患之下,誰顧得上去查什麽真相。
山海關戰敗,若罪不在容家,問題便在於有人將山海關的軍事布防出賣給北涼。
而且毫無疑問,這個人在大燕的地位不低。
不然,他沒有辦法接觸到這樣的機密。
許多官員的視線,有意無意間,都從端王和江時身上掃過。
大家都是千年的狐貍,事情到這一步,要說還看不出來裏面的貓膩,那是絕對不可能的。
不過……
僅憑現在這些,還沒辦法完全將端王和江時拍死吧?
於是這些原本匯聚在端王和江時身上的視線,又陸陸續續轉向了衛如流和慕秋。
衛如流沒有辜負大家的期待。
他開口,做了個合理的推測。
“在座諸位都是聰明人,應該看得出來,山海關大戰戰敗,很可能是有人將軍事布防出賣給了北涼!”
“再加上江安有把柄落在北涼手裏,我認為,這份軍事布防,很可能是江安轉交給北涼主將的。而且在大戰結束後,江安刻意制造了謠言,讓幸存士兵誤以為這一戰會敗,錯完全在容國公,汙蔑戰功赫赫、為國犧牲的老將軍!”
“對這個結論,諸位有異議嗎?”
郁墨積極附和:“沒有異議。”
簡言之連忙跟上:“當然沒有異議。”
其他官員沒有答話,但有不少人都默默點了頭,顯然是認可這番推論的。
“這樣的話,又有新的問題出現了。”
衛如流繼續往下推。
“十年前,江安才剛考中進士,以他的身份地位,絕對沒可能接觸到軍事布防這樣的機密。我更傾向於,是其他人通過某種途徑偷看到軍事布防,再命江安把軍事布防從京城送去前線。”
他的語速並不快,咬字清晰而有力,保證每個人都能聽清他說的話。
“諸位大人可以去查查十年前的戰報,就在山海關大戰爆發前夕,容國公曾命人八百裏加急,將一份戰報送到……”
很罕見地,衛如流說到這裏,竟是停頓了片刻。
其他人疑惑看向衛如流,不明白他為什麽會說著說著突然停下來。
只有慕秋,在第一時間猜到了衛如流的心理。
她很自然地往下說道:“戰報八百裏加急送到了太子衛煜手裏,這份戰報裏面,便提到了山海關的所有軍事布防。”
“君不密則失臣,我想……是有心懷不軌之人看到了這份戰報,才導致軍事布防的外洩。”
這一番話,算得上是對戾太子的批評。
不管怎麽說,軍事布防都是在戾太子手裏洩露出去的,他不夠謹慎,給了小人可趁之機。
衛如流身為人子,自然不太方便將這些話宣之於口。
“這份戰報一直被放在禦書房裏,能自由出入禦書房的人並不多。”
“但——”
“端王殿下,你身為太子的嫡親弟弟,太子懷疑誰都不會懷疑你,所以,當時你是完全可以自由出入禦書房的!”
話鋒一轉,慕秋將矛頭徹底對準了端王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